|
豬市行情
2015年年底,養豬戶迎來了這兩年內最欣喜的時刻,豬肉價格呈現顯著回暖趨勢。給人心一股振奮劑。那么,2016年的豬市行情如何?會一路高漲嗎?下面,我們來看下分析: 1、 母豬存欄決定未來供應 無論仔豬如何買賣,真正決定著市場上生豬數量的還是能繁母豬的數量。而生豬繁育的生理周期,造成當年能繁母豬的存欄基本就決定了未來一年的生豬供應。我們都知道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進入虧損后會帶來大量的母豬淘汰,淘汰造成產能減少,從而打開豬價的上漲通道。 2015年截至1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降,月均存欄相比2014年減少650萬頭左右,2014年月均存欄相比2013年減少420萬頭左右。也就是說,進入2016年后,可提供肥豬供應量的母豬相比之前一年要更少,若每頭母豬年提供出欄肥豬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2016年的可出欄肥豬數將同比減少14%。 但是,2016年的母豬年可提供出欄肥豬數量會保持不變嗎? 有農牧資訊公司調研數據2015年養豬業存欄母豬結構產生調整。豬市行情好轉后,養殖戶積極淘汰產齡較大的老母豬,補入后備小母豬,調整產能結構。這將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2016年的母豬淘汰量將會有所減少;二是2016年的母豬PSY將會有所提升,從而帶來母豬年可提供出欄肥豬數量的提升。 我們測算,即使在母豬年可提供出欄肥豬數量同比提升的情況下,2016年可出欄肥豬數量仍然將同比下降,跌幅將比2015年略大或持平。 2、季節性特征決定年內供需變化 影響生豬價格的季節性特征有兩方面:一是生豬生產的季節性;二是豬肉消費的季節性。 首先生豬生產的季節性是指冬季仔豬疫病高發造成死亡率升高,從而造成來年夏季生豬供應的減少;其次是夏季生豬長肉慢,冬季長速快造成冬季豬肉供應量的相對增加 而豬肉消費的季節性,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造成豬肉消費季節性的原因有兩點:溫度和節日。氣溫升高則居民肉類消費減少,氣溫降低則肉類消費相對增多。而節日對肉類消費刺激更是明顯。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近年來我國豬肉消費量直線下降,居民對節日肉類消費的習慣也有了明顯的改變,集中囤貨、消費的行為有所減少,這造成肉類消費旺季相比往年要清淡許多。 3、環境政策促進規模化進程 2015年,國家對環境問題重視力度再加強,隨全國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環境保護與養殖業的矛盾日益尖銳。 2015年12月底福建省環保廳、農業廳聯合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省已關閉拆除禁養區養殖場(戶)3.09萬家,消減存欄生豬395.3萬頭,完成可養區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1598家。其中,今年下半年,全省禁養區關閉拆除豬場近1.3萬家。 再加上農業部11月26日發布的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基本可以明確,未來南方養殖區將大大縮減,養殖重心向中部、西部、東北等地區轉移將會是必然現象,同時對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染問題會加大控制力度,對養殖場的基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對申辦養殖場相關證件把控更嚴格。 這些變化,雖然造成了大量養殖戶的退出,現存散戶養殖的艱難,但是對生豬養殖業的未來來說是利大于弊的。環保政策有利于促進全國養殖業規模化進程,同時提高了未來養豬業的進入門檻,有利于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的供給。 4、進口豬肉、疫病風險成不確定性因素 首先來說進口豬肉。在10月份月報中,分析師跟大家分析過我國的豬肉進口情況。我國受制于飼料原料價格高于國際市場,造成養殖成本本身就高出國外水平近一倍;而我國的養殖水平也低于歐美國家平均水平,這是我國豬價高于歐美國家豬價的主要原因。再者,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及生產第一大國,在消費量大、國內價格又高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上養殖水平較先進的國家自然也盯上中國豬肉市場這塊大蛋糕。 2015年,國內建成首個內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且在第三季度分別通過空運和海陸聯運方式進口冰鮮及凍肉投放市場。 中國已度過了加入WTO的15年保護期,有關專家分析,之后我國農產品必須開放價格,降價關稅,基本上農產品要零關稅。這對養豬業的未來而言有著較大的沖擊。試想,若未來的食品企業都積極采購使用進口凍肉,那么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么?! 2015年全年的疫情情況都較平穩,豬病發展形勢以局地散發為主,冬季雖多地爆出5號病導致部分地區短時恐慌出欄,但并未造成實際經濟損失。2016年,若豬價持續穩定在成本線以上,在利益驅動下,養豬人會更加重視疾病防控,預計爆發疫情的概率較低,但也仍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 2016年豬價預測 由影響2016豬價的因素來看,結合2015年全年的豬價走勢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一年,生豬供應持續吃緊,豬價將保持高位的概率較大。 2016年元旦前三天,豬價再次開啟上漲,上漲有望持續到春節前夕。由于春節前幾天是出欄高峰,春節期間有價無市,過了春節后需求、供應都會有所滑落,豬價也會出現下滑,但不會跌破成本價,仍會保持盈利。 夏季和15年情況相似,雖然是消費淡季,但是由于冬季仔豬成活率的降低及15年能繁母豬基數的下降,導致可供出欄生豬數量減少,因此豬價仍會呈上漲態勢,我們預計,2016年夏季,尤其是7月份,豬價漲勢很難超越2015年同期漲幅,但是,由于養殖戶普遍對2016年豬價看好,且當前全國散戶仍占較大比重,買漲不買跌的壓欄待價行為很難消失,因此豬價高點有望達到2015年水平。 由于2015年豬價快速上漲,養豬盈利一直保持高位,因此2015年下半年全國能繁母豬淘汰量減少,母豬存欄基本保持穩定。但母豬存欄結構調整,多年、多胎齡老母豬被淘汰,帶來母豬生產能力的增加,因此2016年下半年生豬供應下降幅度將減少,甚至可能出現同比小幅增加或持平,那么,9-10月份豬價再次出現下調將成為大概率事件。2016年冬至后有望迎來止跌回漲至春節。 這些預測都建立在2016年疫情平穩,進口量未激增的情況的。而今年的豬肉進口情況著實成為懸在豬價高點上的一把利劍! |